<th id="xrtnr"><noframes id="xrtnr">
<strike id="xrtnr"></strike><span id="xrtnr"></span>
<strike id="xrtnr"></strike>
<strike id="xrtnr"><i id="xrtnr"><del id="xrtnr"></del></i></strike>
<strike id="xrtnr"><dl id="xrtnr"><ruby id="xrtnr"></ruby></dl></strike>
<th id="xrtnr"></th>
<th id="xrtnr"><video id="xrtnr"></video></th>
<ruby id="xrtnr"><i id="xrtnr"></i></ruby><strike id="xrtnr"></strike>
<strike id="xrtnr"><dl id="xrtnr"></dl></strike>
<span id="xrtnr"><dl id="xrtnr"></dl></span><span id="xrtnr"><video id="xrtnr"><strike id="xrtnr"></strike></video></span><strike id="xrtnr"><dl id="xrtnr"><del id="xrtnr"></del></dl></strike>
<strike id="xrtnr"></strike>
環境中國 環保新聞 2022環保產業6大賽道發展趨勢

2022環保產業6大賽道發展趨勢

廣告位

2022環保產業6大賽道發展趨勢

01
水賽道

大建設時代已過,大發展時代到來

1.城市污水
一句話總結:出現了結構性飽和,但總量空間仍然很大。
近兩年,大家經??梢月牭匠鞘形鬯呀涳柡偷挠^點。
這個觀點讓不少從業者朋友產生很大的困惑,怎么突然就飽和了?
去年4月份,一位圍繞市政污水領域做了十五年生意的朋友,辭職去開了一家面館,這在小圈子里引起了一陣騷動,不少朋友紛紛起哄表示要轉型。
暫且不論面館和環保哪個更好干,我們重點還是看看城市污水市場難道真的就飽和了嗎?
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來看。
先來看橫向,國內的城市污水市場有很強的中國特色,也就是顯著的區域差異性。
這種差異主要來自兩個維度,一是水資源狀況,二是經濟發展水平。
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大型城市的污水處理設施齊全、專業運營商的可選范圍廣,市場空間較小、市場競爭激烈;
中小城市因城鎮化、工業化影響,用水需求持續增長,但相關設施的污水處理能力較低、提標改造需求強烈;
而在往下一層,中小城市下轄的縣城方面,現階段仍處在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期,市場空間較大。
所以,當我們把這個市場橫向扯開來看的時候,城市污水并不是一均衡發展的市場,同時也不是一個成熟度一致的市場。
橫向看完,我們再來看縱向,所謂縱向就是污水處理自身的系統邏輯。
很多朋友說現在我們已經5600座市政污水廠了,這個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
這種觀點其實也沒錯,不過更準確的表述是,在傳統污水廠的建設這個事兒上,我們的確空間不大了。
但我們需要弄清一個概念,城市的污水廠建設和城市污水處理并不能劃等號。
在整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系統中,污水廠僅僅是其中一個點上的工作,只不過這個點比較大、比較容易被看到,但在整套城市污水處理的鏈條中,我們真正面臨的難題是一個從污水收集、傳輸到達標排放的系統難題。
過去十年,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達標這件事兒上,但大家發現,污水廠個個都達標了,為何污水的問題還是沒解決,為何一督查亂七八糟的問題又都出來了?
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系統沒做好。
十四五發布的文件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放慢了污水廠建設的步伐,加速了對管網的建設,加速了提質增效的改造。
這背后其實就一個關鍵詞,高質量。
我們在環保上的思路,從追求速度,開始慢慢切換到了最求質量,從追求單點的建設,轉向追求系統的建設。
所以當我們談飽和的時候,其實潛臺詞是在說單點上飽和,粗放型邏輯下的飽和。
從系統來看,從精細化運營和高質量發展上來看,我們還離得很遠。
而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所談的飽和其實是對一部分玩家的飽和,如果大家只會做點單只會粗放邏輯,那的確飽和了,去開面館也許真是個英明的抉擇。
而對另外一部分在粗放邏輯下失落的玩家而言,當下的系統邏輯、高質量邏輯,恰恰是他們大展身手的時機。
談到這,有朋友可能會說,我就是符合高質量發展邏輯的公司,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是服務這套邏輯的,但好像感受并不顯著。
這其實也是我們去年調研過程中,不少企業的同感。
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有兩個層面:
一是整個行業從政策到觀念雖然已經開始轉變,但這種轉變還處在早期階段,需要一個過程,通常來講三到五年開始有推背感。
二是宏觀經濟的影響,環保行業的轉折點發生在下行經濟周期,我們整體在降速,這個時候能有推背感的行業的是非常少的,反而有自由落體感的行業會比較多,我就不具體舉例了。
環保行業能穩住已經算是更風險相對較強的行業,畢竟還有公用事業這個屬性打底。
所以,無論是從橫向上來看還是縱向來看,城市污水的市場談飽和還過早,但發展邏輯已悄然巨變。

2.農村污水

農村污水是青山研究院2022年重點研究的賽道之一,最近中央一號文件中也著重提到了農環的相關問題,文件的字里行間已在暗示甚至是明示當下的農村環保治理存在較大的問題。
關于一號文件中涉環的解讀,山少爺最近剛做過一個解讀,很有有利于大家了解行業現狀,也算是把一號文件中涉環的問題,做了更清晰直白的轉譯。
坦率地講,農村污水的發展現狀的確有問題甚至是大問題,但絕不是不能做。
我很怕看到非此即彼的二元論觀點,對于農村環保問題的探討,絕不是要不要做該不該做的問題。
中國的農環市場是巨大的,但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它的市場差異程度要比城市還要高。
這不是一塊可以狼吐虎咽的肉,大干快上是行不通的。
幾位老友和我講過他們吃過的虧踩過的坑,家底不殷實的,進去了大概率就出不來。
進入十四五之后,這個市場已經過了投機的風口,過了搭順風車的風口,接下來惟有堅守長期主義,堅持走大道正道,才有機會參加農村污水的后續和終局游戲。
青山研究院團隊過去兩年在農環市場做了很多研究,今年我們會把這些研究和經驗梳理成體系,相信這對涉農的朋友會大有幫助。

3. 工業廢水

如果評選環保行業最慢熱的賽道,那一定是工業環保的賽道,工業廢水正是這塊慢熱賽道中的一大核心市場。
很多朋友也許不是特別清楚,我國的環保最開始就是從工業環保抓起,工業三廢的治理是核心。
但到今天,我們仍不能說工業環保的市場已經成熟了,因為它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換個角度也就是存在很大潛力。
這種潛力既有體量上的巨大空間,也有周期上的長度,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現在仍然非??春眠@條賽道的原因。
有量、可持續、拼技術,這樣的賽道在環保行業里是個寶貝疙瘩。
我在去年寫過一篇關于工業環保的文章:工業環保,慢熱的千億賽道。
那篇文章對工業廢水的發展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在這里我就不占用篇幅重復之前的內容。
關于工業環保這條賽道,這里僅補充3點:
1、治理要做但不是終局
未來三五年,工業環保中的治理市場仍會是主導,但五年后十年后,這個行業一定會是一個全新的行業。
那出路在哪里?
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去思考很必要,客戶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關于這一點,我很建議大家去了解下工業節能行業的興衰,那真是個典型的前車之鑒。
這個市場的早期階段,所有玩家都在想方設法的幫助企業把三余(余熱、余壓、余氣)利用起來,企業因此也每年會在這些地方投入大量資金。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這些“余”,對于業主來說是不是更經濟?
時至今日,這一行業基本沒落,絕大部分市場已被能夠生產不產生或少產生“余”的設備廠商取代。
2、聚焦致勝
聚焦就是要能夠深度參與客戶的生產流程。
只有深度理解行業核心,從客戶價值創造環節下功夫,才可能設計出“雙贏”的商業模式,也才能改變客戶對環保企業的認知,從老舊的認知(成本中心)向新的認知(省錢甚至創收中心)轉變。
3、縱向延伸做大
聚焦所帶來的專業度提升,會給環保企業帶來更多縱向延伸的機會。
因為你對細分行業的深度理解和參與已經占領了用戶的認知,當你比客戶還懂他們的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其中的問題和痛點時,他會發出驚嘆:
“你是真懂我們這個行業,環保這檔子事兒交給你做很放心?!?/strong>
接下來客戶會要求環保企業圍繞他的行業特點,制定一攬子解決方案,對于環保企業來講,這也就有了打造完整服務一個行業節能環保全部問題的業務鏈條的機遇。
客戶要的不是一個“??拼蠓颉?,即使??拼蠓蚍浅V匾?,但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綜合實力過硬的工業環保服務商,能幫他專業且高效的解決一攬子問題。

02
固廢賽道
寶藏與風險并存的超級賽道

很大程度上來講,廢物是環保人的真正致富密碼。
在這方面,高大上的例子先不談,我們就先談一個很接地氣的例子:
固廢賽道中的個體戶,小區的保潔阿姨。
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很多環保從業者的收入比一些勤快的保潔阿姨的收入要差一大截。
什么原因?
原因很簡單,保潔阿姨掌握了致富密碼,資源化。
某種程度而言,她們的生態位是在固廢行業食物鏈上端的,所有的生活垃圾廢物,她們要先過一遍,然后才輪到我們這些專業選手。
固廢資源化賽道的本質和保潔阿姨的商業模式并無二樣。
很多朋友聊天時也談到過,父母來到大城市給帶孩子的過程中,看到小區保潔阿姨的固廢業務搞的這么好,也常常有投身其中的沖動。
清晰的商業模式,總是能激發人的能動性。
如果沒辦法真正搞定廢物,那很多時候,在客戶面前我們就成了“廢物”。
當前的大背景,固廢賽道,很大程度上就等于固廢資源化賽道。
去年10月份,受邀主持了上海國際固廢論壇的閉門會,參會的30多家企業,大多是固廢行業的頭部企業。
因為是閉門會,規模很小,也沒有讓人拘謹的烏泱泱的觀眾,所以大家也都越討論越上頭。
這條賽道遇到了什么問題,又有哪些新趨勢和機遇,在那次會議上的討論是相對充分的。
正好在這里也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1、危廢資源化

危廢基本算是大固廢賽道里唯一一個典型toB生意的細分領域,所以總體來講,經營的穩定性是有保障的,也成了大固廢賽道里的兵家必爭之地。
我國工業門類全,產廢行業多,包含半導體制造、裝備制造、化工、制藥、采礦等新興和傳統制造業。另外,相比一般固廢和水廢,危險廢物具有種類多,處理技術難度高的特點。
這些特點也都給中國的危廢行業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危險廢物總計46大類467種。2017-2019年,全國工業危廢產生量分別為6581、7370、812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6.1%、13.5%、8.8%,近三年增幅有所放緩。
不過隨著國家監管政策日漸趨嚴,我國對危廢的認證、統計也將進一步細化,未來被納入危廢進行管控的廢棄物越來越多。
但對于當下的危廢行業來講,日子其實并不算好過。
過去五年的高速發展,大量玩家入局,總體的處置能力猛增,但猛增的背后有嚴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問題。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危廢處置能力看起來挺大,但其實仍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很多高難度的危廢還是沒辦法得到有效的處置。
這就造成了一方面我們有很多閑置的處理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又有很多沒被處理的危廢。
在這種大的競爭格局下,洗牌就成了必然。
從2017年以來,產業端危廢資源化并購頻發,諸如光大環境收購江蘇佳愿,高能環境收購陽新鵬富及靖遠宏達,浙富控股收購申聯環保以及2021年初東江環保擬收購雄風環保項目,今年海螺創業宣布收購雅居樂危廢項目等。
除了上面講的危廢產能的結構性問題,相信大家還會更關心另外一問題,那就是:
為什么同樣做危廢,有些公司在虧損,但有些公司卻可以實現很好的盈利?
這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做的深度不同,這其實也是所有環保資源化商業模式的都面臨的問題,深度不同,直接導致了盈利的水平差異。
具體到危廢這個行業來講,深度怎么體現?
這一點其實看標桿企業就行,學習他們的打法,把危廢的活兒做深,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技術的深度。通過逐步擴張前后端一體化模式,即前端預處理+后端深加工,可提高金屬產品產出的品類及品位。
二是產業閉環+地域布局。在部分省份危廢可跨省運輸的背景下,實現多地區布局的集散式危廢收集模式,擴大公司的盈利半徑,覆蓋更多工業企業需求,最終發展成為 “工業固廢管家”。
三是公司治理+運營經驗。對于ToB屬性較強的商業模式,管理和運營的杠桿效應是相對容易發揮出來的,具備良好的治理水平,可通過提升激勵水平以搶占市場,亦或是加強成本管控提高中間環節盈利水平。
分析下來其實也就是技術、模式和運營管理三個維度的競爭力。
對于一個相對市場化競爭的市場里,以上這三個維度的競爭力在任何一環上出現顯著短板,都可能導致企業的出局,這也很好的體現了完全競爭市場的樂趣和殘酷性。

2、廚余垃圾資源化

這篇文章寫到廚余垃圾資源化這個塊的時候,其實是挺有意思的。
因為之前基本和這條賽道里的主流玩家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所以對一線從業者的心聲和困境還是有所了解。
廚余垃圾近幾年成了環保領域的香餑餑,一是因為領導多次重要會議上作了指示,二是因為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已經被寫進了法律,也就是說推行廚余垃圾資源化是有堅實的法律基礎的。
2020年版新固廢法第六條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第五十七條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廚余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工作。
領導作了指示,法律也給了準頭,那接下來自然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
這個市場的空間自然不需要多講,中國擁有13億以食為天的民眾,沒有比吃這件事兒更重要的。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和環保其他新興領域一樣,廚余垃圾資源化仍然沒逃脫三分鐘熱度的怪圈。
對于很多匆匆入場的玩家來講,一兩個回合基本就得收拾蓋鋪回家。
我們在這里也主要來看看,這條賽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首先是要不要做廚余垃圾資源化?
沒錯,關于這一點,其實在業內都存在嚴重分歧,我在上面講過,談環保要避免二元論,環保領域里幾乎沒有非此即彼的東西。
但現實總是充斥的二元論(存在即合理),賣爐子(焚燒爐)和賣罐子(厭氧罐)的朋友,大家一時間氣氛非常緊張,你能明顯感覺到,大家坐一起開會時,雙方都有把對方扔進自己爐子里或罐子里處理掉的沖動。
而這件事兒心平氣和的看,其實并沒有這么大的矛盾,該燒的燒,該資源化的資源化,而不是非此即彼。
之所以存在矛盾,其實這和我們做事兒的節奏出了點問題有很大原因,前幾年,賣爐子的已經造了大量爐子,現在突然掀起一波資源化浪潮,那爐子和建好的項目,怎么整?
沒錯,產能又出現了結構化的飽和。
不僅是爐子出現了結構化飽和,現在連罐子也出現了結構化飽和。
這種產能的結構化飽和一直困擾著整個環保行業發展的過程,各個領域都是如此。
講完了廚余垃圾要不要資源化,我們再看看廚余垃圾資源化在執行層面的問題,也就是怎么做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的對的問題。
這一點在廚余垃圾資源化領域里又顯得尤為重要。
判斷廚余垃圾要不要資源化有一條大多數人都認可的常識,也即:
衡量廚余垃圾的資源性要從兩方面比較,一是比較廚余垃圾混合到其他生活垃圾中焚燒、填埋處置(即生活垃圾混合處置)的成本,二是比較一次資源生產的產品的成本。
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理想情況是“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單位成本不高于利用一次資源生產等量產品時的成本”,即不用財政補貼。
簡單來說,廚余垃圾資源化的工作不能干成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事兒。
相信真正做過廚余項目的朋友都會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只有不把它做成做此一舉的事兒,你才會有開展商業模式的基礎,才有盈利的可能。
談到了商業模式和盈利,那我們就順著這條線在往下捋。
這其實也就是談及了目前廚余垃圾資源化最核心的議題,怎樣的項目是值得投入的。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整個環保行業的項目都是如此,從純商業的角度來講,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值得去做投入。
如果是純國企那可能是另外一個邏輯,但如果是純商業性質的民企,或者對投資回報有要求的混改企業,那在投資評估上是容不得半點差池,這不是在淘寶買件衣服,不合適就退掉或者放衣柜里不穿了就行,環保項目一旦上了,出現了錯判,那很多時候對于一些中小玩家來講就是要命的事兒,家底兒厚的,也要動動元氣。
那對于資源化這件事兒來講,其實有一個最基本的常識,也即,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要制造更多無法被解決的難題,否則很難通過這事兒持續盈利。
為什么很多朋友的項目干的很痛苦?
主要是因為問題沒解決,反而制造了更多麻煩,比如資源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更多需要高代價處理的三廢,工藝越加越長,成本越來越高。
這就走向了歧途,這不是在解決問題,更不是在做生意,這是在給自己挖坑。
看似賣了更多設備進去,短期有收益,但大家應該清楚一點,我們在賺誰的錢?
這類客戶的錢,這么賺會有什么風險?這種風險你能hold住嗎?
所以,資源化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價值創造的本質。
一擁而上是行不通的,項目風險和盈利的評估能力,資源化的技術能力,后期的運營能力,這些硬功夫才是專業選手在這條賽道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盤。

3、垃圾焚燒發電

絕大部分環保細分領域賽道的長度都清晰的寫在了政策文件里,對于垃圾焚燒發電來說,十三五的規劃已經為這條賽道寫好了清晰的劇本。
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的目標:到 2020 年底,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 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 60%以上,要求到 2020 年底,計劃焚燒處理能力提高到 59.14 萬噸/日,占總處理能力(110.49 萬噸/日)的比例達到 54%。
這意味著,十三五結束后,垃圾焚燒發電的跑馬圈地也基本完畢,行業大的格局落定,整條賽道的增量項目急速收縮。
尤其是垃圾分類后,垃圾焚燒的步伐開始降速了,降的非???,以至于剛剛通過垃圾焚燒站穩腳跟的巨頭們,寶座還沒捂熱,就要去開啟新的業務拓新旅程。
對于參與其中的環保企業來講,大家的方向也是大致明確的:
一是存量運營,垃圾焚燒大多是20年的特許經營權,但這絕不意味焚燒廠建好后,就實現了睡后收入,環保行業躺著賺錢的生意并不多,還是需要兢兢業業,稍不留神那丁點利潤就被燒沒了。
二是縱向深耕,比如看一看環衛和廚余窩里的肉,這倆垃圾兄弟在十四五期間也是塊香餑餑,通過整合上下游來為運營效率提升做基礎,垃圾清運、滲濾液處理、垃圾焚燒發電、尾氣處理,最后到焚燒飛灰處理的全流程運營管理垃圾三兄弟坐穩垃圾賽道的。
三是橫向拓展,比如扎進能源領域,去年底垃圾焚燒行業的龍頭企業已提速布局。
當然大家還可以看看村鎮的市場,建設美麗中國,村鎮垃圾也需要適度集中,通過現代化焚燒處理來解決,但這個市場和農污市場又有很大相似性,要慢慢來。

4、環衛市場

去年環衛賽道打得火熱,國企民企搞的熱火朝天,物業公司紛紛入局,動靜搞得很大,嚇的焚燒巨頭們趕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環衛服務是政府剛需較強的一項服務,它既是和老百姓日常密切相關感知較強的工作,也是各地政府的門面。
這種剛性的公共服務,通常在付費機制上不會存在太大問題,而疫情之下,逆周期的“新基建”臨危受命,這也正是調動社會一切力量的好時機,各路人馬紛紛前往。
所以,去年這條賽道干的熱火朝天,動靜搞得的很大也就是不難解釋。
如果從環衛的整個發展周期來看,我國環衛的市場化其實還處于成長期,環衛運營市場理論規模大概2500-3000億元。
隨著城市化發展,以及居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預計到2025年,我國環衛運營市場理論規模將達到4000-5000億元。
如果參考發達國家環衛市場化情況,我國環衛市場化率將由2019年的40%發展到2025年的70%-80%,與此同時,行業訂單復合年增長率從40%-50%降至20-30%。
而目前來看,我國環衛行業比較分散,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大量小項目和新進企業讓這個市場的分散程度進一步加劇,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環衛行業必然是要面臨重新洗牌。
對于一些質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融資能力有限的小企業來講,出局的風險是相對較大的。
年去從業內龍頭企業那接觸到的信息也的確印證了這一點,大佬們正在啟動資本杠杠,通過兼并收購方式,將獲取更多份額。
但這里面仍需要解決自身經營、項目運營以及包括品牌在內的基礎能力,否則并購大概率帶來的不是更多的回報而是更大的麻煩和包袱。
固廢這條賽道講到這,七七八八說的差不多了,在收尾的部分再提一個趨勢,也就是大固廢一體化的邏輯。
近年來,主流焚燒企業均已啟動“焚燒+”多元化布局,濕垃圾、環衛、危廢為主方向。
這樣一搞,其實整個固廢賽道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也就是小整合、大整合、混合整合同時出現,而最終,誰能在大固廢賽道里趟出一條大道,青山產業評論會持續保持關注。

03
大氣賽道
火電見頂,非電起步

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起步于 1970 年,從“酸雨之殤”,到 “穹頂之下”,大氣污染治理先后發起了控制酸雨、大氣十條、藍天保衛戰等 一系列的治理規劃,污染防治指標也從火電脫硫到火電脫硝除塵、再到其他行 業限產、直至當前的非電超低排放改造,可以說這一行業市場特征是完全受政策指標影響的。
大氣行業細分子領域多,產業結構散,集中度低,這篇文章做很難做到全覆蓋的解讀,這里我們重點講三個關注度較高的細分領域。

1. 火電煙氣治理市場近飽和

火電煙氣治理市場在大氣治理的各細分領域中,是跑的最快,也是飽的最快的賽道。
隨著火電行業污染排放改造接近尾聲,電力行業減排的空間逐漸趨近飽和。
除了市場趨近飽和,火電的脫硫脫硝領域,技術同質化特點愈發突出。
相對成熟的脫硫脫硝技術導致了產能過剩、 低價競爭加劇的局面,使得火電脫硫脫硝市場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紅?!?。
增量嚴重不足,加上同質化競爭的大紅海,這是火電煙氣治理的趨勢。
過去一年,我和山少爺接在和一些大氣領域額朋友交流時,我們能顯著的感受到大家的憂慮,其中有一位朋友調侃自己是被判了“死緩”,這話的確說的有點沉重了。
但我們仍然看到了從業者積極的心態,他很清楚自己的職業生涯將要面對什么,也正在積極的為此做一些準備。
這是一件讓群眾開心,但卻讓從業者多少會有些失落的事兒,做環保還是要時刻跟得上時代。
但大氣賽道并非全是電廠的煙氣治理,我們以前盯著電廠是因為電廠個頭大,爭執起來容易上手,也容易出效果。
而對于整個大氣治理賽道而言,除了電廠煙氣治理,還有非電領域的煙氣治理。
現在火電行業已達超凈排放,非電行業將成為大氣治理下一個主戰場。
目前,火電行業治理已經推進到超凈排放,大氣治理工作出現一定成效:按污染物分類來看,四類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基本都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是顆粒物濃度依然超標嚴重。為了實現大氣十條和十三五規劃的治理目標,推進非電行業大氣治理將是相對更經濟高效的路徑。

2. 非電煙氣治理市場剛起步

非電行業的煙氣治理是塊大蛋糕,但吃起來并不容易。
主要是三個原因導致:
一是監管跟不上。監管跟不上并不是我們在監管上的態度消極,而是非電領域的煙氣很難監管,這個行業龐雜又過于分散。
過去十年,我們之所以在火電領域迅速取得成果,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便是火電領域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高,治理客體明確,也相對容易監管。
但到了非電領域則恰恰相反,市場分散,治理客體不明晰,也頗有種抓瞎的感覺。
除此之外,我們在管理層面、標準的制定層面也有非常大的完善空間,這里面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也需要我們投入更多人力和資源來做行業發展的支撐。
二是技術跟不上。過去十年,我們在火電煙氣治理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很多成果甚至是世界一流,但當我們轉向非電行業的煙氣治理時,除了上面講的抓瞎的感覺,我們還會發現自己在技術上有點力不從心。
非電行業各類項目煙氣成分和性質差異大,需要研發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多,這塊的絕大多數核心專利技術由歐美日的企業掌控,國內相關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弱、科研院所的技術轉化難。
我們在火電行業煙氣治理技術“一招鮮”在非電行業難以重現,單類項目整體規模小使得非電煙氣治理研發、制造的規模效應受限,產業發展面臨復雜的技術創新和技術儲備挑戰。
三是客戶體量小。長期在火電行業做煙氣治理生意的朋友會發現,原來大口吃肉大口喝湯的感覺在非電行業的煙氣治理中是很難再找到了。
非電領域的企業多數為小微企業,經濟承受能力相對較差,長期的低價中標氛圍使得“低價低質”“臨時應付”行為難以避免,這對當下工業煙氣治理領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不過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治理經驗來看,非典領域的煙氣治理本身是一個長期過程,這也某種程度上讓煙氣治理的賽道從短跑賽道變成了長跑賽道,也給了參與其中的企業更加充分的時間去完善自身的能力。

04
土壤修復
萬億賽道,揚帆起航

1. 時隔 40 余年全國土壤普查再啟動

關于土壤修復,今年有兩個重要文件:
一是最近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為真實準確掌握土壤質量等基礎數據,提升土壤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決定自 2022 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用四年時間全面查清農用地土壤 質量家底,尤其聚焦于農用地土壤勘察。
二是今年 2 月 11 日國務院印發的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將農村土壤污染問題擺在重要位置?!锻ㄖ访鞔_了普查總體要求、對象與內容、時間安排、組織實施、經費保障和工作要求。
此二份文件都和土壤修復市場緊密相關,而其背后更為重要的戰略考量則是糧食安全問題。
回顧歷史,我國分別于 1958-1960、1979-1985 年開展了兩次全國土壤普查,最近一次距今已 40 余年,土壤污染情況已發生較大變化,全國土壤資源情況亟待更新。
“土十條”是“十條”系列政策的最后一部,市場期待已久。

2. 市場差異顯著,放量仍需時日

土壤修復市場在地域上呈現出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不同地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這對每個區域土壤修復的基本盤造成很大差異,財政充足的省份干勁兒十足,財政匱乏的省份,動力不足。
二是不同地域,項目類型不同。
具體來講土壤修復項目的分布有以下四個特點:
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
2、工業污染場地修復項目集中在江蘇、浙江、上海、湖南等地。
3、農田污染場地修復項目集中在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4、礦山治理項目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廣西、貴州等地。

3. 商業模式是關鍵,調動市場參與來破局

在商業模式上,土壤污染修復涉及政府、居民、污染企業、開發商、修復 公司等五方,商業模式、付費方可能涉及各參與者。
但現階段還是多以政府付費為主,尤其是隨著房地產的降溫,讓本來為數不多的金主變得更加稀缺。
對于政府來說,接下來在土地出讓和拍賣方面,大概率會優先考慮從毒地開始,調動社會資金來參與土壤修復,一舉兩得,賣地的同時順便把環保干了。
就目前而言,土壤修復市場中商業模式較為清晰的是工業場地修復,這也和和其他幾大細分環保領域非常相似,toB的市場有更為市場化的操作空間。
而礦山修復、耕地修復由于缺乏市場化的機制,目前來看不存在放量的可能,但隨著我們第三次土壤普查結束,相信這塊市場將迎來春天。
糧食安全問題的優先級,這個大家心里都清楚。

4. 群雄逐鹿,內卷空前

環保行業當下的現狀,總體來看,經過十年的攻堅,第一輪大總攻基本結束,而土壤修復算是其中的為數不多被落下的領域。
所以現在的局面是,一群伺機拓新的老牌環保大佬和拼勁十足的基建狂魔全都跳了進來,熱鬧二字義不足以形容當下土壤修復領域的狀態。
而與此同時整個行業所經歷的內卷也是空前的,幾位做土壤修復的朋友曾提到過其中的亂象,這和之前水、氣、固廢三條賽道相比,有過之無不及。
但有經驗的朋友都清楚,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冷靜,其他幾條賽道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尤其是水處理賽道踩過的坑和積累的經驗,是非常值得土壤修復賽道的企業的去深度復盤和學習的。

05
環境監測/檢測
持續洗牌,走向正軌

環境監測和檢測放一起,是因為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監測和檢測某種程度上就是一件事兒,測,只是在使用場景上有些區別。
去年和一位在蘇州做環境檢測的朋友交流,他從檢測行業的視角分享了自己對環保行業的觀察和理解,這種來自于一線的現場的觀察和思考其實很有價值,而他對行業理解也有別樣的深刻。
其實我們的環保到底干的怎么樣,哪邊干得好哪邊干得不好,他們比誰都最清楚。
因為在市場規模上和前面幾條賽道有較大差距,同時又都具有很強的地域限制屬性,所以平時我們這二者討論的并不多,除非監測造假又被逮到了,時不時的弄個大新聞。
但隨著環保行業逐漸走向成熟,整個行業對環境監測和檢測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企穩和趨于正規,所以我們慢慢也可以看到這兩條賽道中上市的企業。
我們平時聽到大氣監測比較多,環境監測和檢測領域中還包含地表水、VOCs、污染源、土壤以及工業污染等領域的業務。
在環保行業基本盤不斷變好的大邏輯下,環境監測和檢測行業的生意會越來越好,尤其是高端科學儀器在環境監測市場的應用也將會是一個很值得期待的市場。
整體來看,十四五期間,雖然此二者市場整體規模不大,但支撐三五家專注于環境領域監測和檢測的上市公司是綽綽有余的。
這意味著,未來三五年,環境監測和檢測行的會出現持續的洗牌,研發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將會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
在去年我和山少爺走訪和調研中,我們也的確看到更多的環保企業在通過更為科學高效的管理能力去實現自身的內生和外生增長。
尤其是作為服務業屬性的環保行業,管理能力在未來將會是環保企業一個非常重要的杠桿。

06
智慧環保
大勢已起,未來可期

我在上篇宏觀篇的分析中也有談到過智慧環保的趨勢,準確來講,智慧環保最近兩年已經從趨勢走向了現實,這個現實指的不是在線下上一套系統,弄個花架子給參觀的領導匯報工作用。
智慧環保如今已經在促進環保產業的升級方面產生了實質性的作用,但仍然還處在早期階段,市場空間巨大,路也很長。
而在三五年前,我們智慧環保絕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個雞肋的存在。
去年和讀者里幾位做智慧環保的朋友交流這個話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一個邏輯是大家感受較為明顯的。
也就是,環保大建設放慢腳步時,才是做細活兒智慧活兒的企業上臺的時機。
而在之前,我們其實是在期待建設和精細化、智慧化同步推進,但過去十年環保行業的大發展,還是讓這些朋友認清了現實。
粗活兒和細活兒一起干,不太現實。
在粗放增長期,如果你跑到大佬們面前告訴他們,我已經打通了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大佬多半會認為你是喝多了。
而你大概率也會有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感覺。
而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大家開始關注精細化運營,關注降本增效。
而當下支撐智慧環保發展邏輯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企業內部需求的層面。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環保干到今天,單純靠工程,靠設備的堆疊,已經沒辦法再往前發展,而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中,有兩個是非常關鍵的,一是傳統工藝技術發展的停滯,我們很多技術已經幾十年沒有大進步了,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對新技術的使用是不正確不充分的。
所以在環保這件事兒上,我們突破的方向其實也很明確,一條傳統的工藝路線,一條就是對智慧解決方案的嫁接和應用。
青山產業評論
廣告位

作者: 邊走邊看

如何在“雙碳”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2條評論

? 2021 環境中國 - 視頻號:環境中國www.qdhairunjie.com關注生態環境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12313

在線咨詢: QQ交談

郵箱: 9524863#qq.com(把#改成@)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欧美国产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