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這一年的工作即將全面展開,環保行業在連續數年的巨大變化中站在了新起點。
過去一年很冷,但行業沒有垮掉;新的一年尚未可知,但信心可見。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陸續與很多企業負責人和管理層交流,對于新的一年,方向基本上明確,且戰略的重心不再只是市場的拼殺。
從中不難看出一些共同的方向,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瘦身、轉型、增效。這是經歷過落空的一年后極其務實的反應,了解下來,行業在逐漸走出迷茫,并積極應對變局。
瘦身健體:不是變瘦,而是變強
過年期間,賀歲片《熱辣滾燙》導演賈玲的變身式瘦身顛覆銀屏,點燃無數觀眾瘦身重生的斗志,而這一勵志主題的本質是賈玲對媒體采訪說出的那句“她不是變瘦了,她只是變強了?!?/strong>
這句關于“變瘦和變強”解讀,同樣十分契合當下很多環保企業處境。對于很多規模驅動型、多業務型企業,在市場趨勢掉頭之際,不得不面對一件事——瘦身健體。
在上半場的增長邏輯下,不少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不少,有很多短板需要補上。傳統的搭積木、堆規模的模式愈加地不合時宜,企業需要砍掉低效累贅、非主業和不良資產的部分。
這種轉變在一些頭部企業的年度會議上也有所體現,以北控水務集團為例,據北控水務官方訂閱號消息,其2024年年度工作會以“生存·提效·發展”為主題,可見北控水務也把“生存”放在了首位。
工作會上,北控水務集團總裁周敏作了《大變局下的戰略迭代與核心舉措》的主旨發言,強調集團要全面實現資產提質增效與保值增值,做好客戶經營,聚焦客戶全周期管理,加強存量經營,升級資產結構布局,同時打造云-鏈-端新運營范式,兼顧優化組織與人才結構。周敏表示,今年是集團正式開啟輕資產轉型
“元年”,聯合專業公司推動技術產品化和產品市場化。
結合另一個動作更能看出北控水務瘦身健體的行動計劃,即轉讓所持南京市政設計院股權。2024年1月8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99.172%股權掛牌轉讓,轉讓方為北控水務發展有限公司。
類似的動作和戰略轉向,在其他一些企業中也能看到,這里不一一列舉。
商業界有一個說法,即好的商業模式往往一句話就能講清楚。讓業務變簡單、變清晰、變精練,幾乎成為環保行業大小企業的一個共識,因為這意味著安全持久。
一位環保裝備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未來希望把公司做小,市場做大,員工做精,產品做好,這是經歷十來年商業探索謀定的方向?!?/section>
如前文所述,瘦身的本質是為變強,蛻變成一個新的企業,進而迎接新的挑戰,輕裝上陣再出發。
而瘦身健體一定少不了另一個重要維度,即組織的強健。環保下半場的激戰在一定程度上是團隊的較量,一個穩固得力的團隊是打贏下半場轉型升級戰的關鍵。
環保企業需要優化自身的組織結構和運營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增強其在市場上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不難發現,那些最終能穩定交付和盈利的項目、或者說企業的事業群,背后離不開靠譜的關鍵人才和團隊。一個項目在不同的團隊手上,最終的經濟效益是不一樣的。
所以有頭部企業也在做水廠管理培訓方面的事,一方面升級自身的管理運營水平,一方面向行業賦能。
目前環保行業初步具備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和人才。未來伴隨著企業競爭淘汰,另一幅景象是人才的重新排列組合,最終的勝利者一定也是那些能匯聚人才的企業。
(二)
轉型升級:理牌面,辯方向,抓關鍵
從今年開始,轉型升級戰幾乎是擺在所有環保企業眼前的要緊事。
一方面傳統業務模式增長乏力,另一方面環保新需求、新要求逐漸釋放。在此背景下,行業在逐漸進入到新的循環中,環保企業將會普遍面對行業性轉型的時代推力。
轉型不是完全轉入到新的行業中,而是轉入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中,能夠兼顧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兼顧當下和未來,兼顧增量和存量的轉變。
在這一點上,很多企業的負責人有高度一致的共識。因為,大部分環保企業的模式都搭建在上半場的發展邏輯上,很多技術仍舊在用十年、二十年前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架構仍舊非常傳統。
環保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和業務模式,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價值創造點,打造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優勢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上半場是行業時代性的機遇釋放,下半場是個性化的機遇創造,環保企業需要借助自身的革新能力開啟下一個新征程。
坦白說,轉型升級是一件同時要求認知和行動力的難事,這四個字對于環保行業早已不再是新鮮事,包括青山研究院在內的很多研究機構在很早時候就開始研究探討這一課題,并陸陸續續寫了很多文章,但相對成功的案例不多。
例如兩種路徑,一種是技術裝備化,這是行業討論已久的一條轉型路徑,但是一直以來爭論多而真正的實踐者少,實踐者之中,精益者更少。
另一種是利用數字化技術的技術升級、軟件硬件化等,實現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高效率、高附加值。數字化路徑的探索尚處于發展初期,從目前的一些案例看,環保企業在這個方向的升級有很大機會,具備場景優勢,其中跨領域的綜合型人才是打贏升級戰的關鍵。
關于方法論,青山研究院一直在保持研究,目前觀察下來以下幾個點至關重要:
一是理牌面,盤點自己手上有什么牌可以打,轉型升級不會憑空而來,是基于已有和潛在資源的再造重生。
二是辨方向,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看企業發展方向,因為在當前背景和現有要素中已經難以看見新方向。
三是抓關鍵,知道自己被行業需要的關鍵,在夯實立命之本的同時,抓住最好的破局點。大多數時候,不管企業規模多大,成功的轉型升級往往都是單點突破。
增效激戰:打破瓶頸,順應趨勢
應該說,在當前的營商環境下,各行各業的競爭強度都不小。
但是,今年環保行業僧多粥少的局面大概率會進一步加劇,斷崖式下跌和顆粒無收的情況已經出現。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感覺到不適感,一方面是面對時局的無從應對,另一方面是面對未來的無從著手。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順境中歡暢久了,大家都覺得很有本事,而當真正的激戰到來時,才發現無力應戰”。
從青山研究院對各領域各類企業的調研觀察來看,環保企業面對的是一種空前復雜的局面,競爭激烈是其中的一方面。
這種局面,將考驗企業的極限生存能力,環保行業真正的增效激戰拉開大幕,增效也是近兩年各個場景下環保企業提得最多的戰略詞匯。
一方面,環保行業的天花板已現、競爭加劇,企業要在絕地中求生存,效率升級的緊迫性直逼眼前。
另一方面,環保的頂層規劃走勢在從建設進入監管,而監管的壓力最終傳導至運營成本上,降本增效的需求變得強烈。
可以說,這場增效之戰是一次時代之變、發展之需、生存之危集中爆發的巨大考驗,是數萬環保企業的終局之戰。
長久以來,效率一直是環保行業的核心痛點,大部分的困境本質上是效率問題。
環保上半場的充分競爭確實給降低治理成本帶來了益處,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只是淺層次地解決了投資
成本的問題,一些惡性競爭、低價競爭其實埋藏了巨大的隱患。
而在低質量機制下的競爭,非但沒有觸及運營成本的解決,甚至是與“降本增效”的宗旨是相悖的。
同時,在粗放的發展機制下,很多環保企業的戰略、管理、研發等維度存在升級增效空間。
因此,在進入下半場后,圍繞資產運營的效率升級將成為需求端和供給端共同的訴求,由此產生的效率戰爭,這將成為環保行業下一階段的核心驅動。
生存艱難和轉型迫切的雙重壓力下,增效之戰是環保企業退無可退的存亡之戰。
關于環保行業的增效之戰,可參考青山產業評論此前文章《效率戰爭:環保企業的終局》,文章從“戰略效率的賽道爭奪戰”、“協同效率的資本陣地戰”、“生產效率的創新攻堅戰”、“運營效率的數字升級戰”、“產出效率的增值持久戰”五個方面做了深度剖析。
(結束)
擁抱2024,激戰300天
對于2024年,挑戰仍然不小。中國銀行研究院表示,2024 年經濟還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重點領域風險化解需要時間,經濟依然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力度仍有必要。
環保行業也在經濟規律的大周期中完成自身小周期的演變,雖然挑戰仍然存在,但方向也逐漸明晰。
現在南北大部分地區仍然春寒料峭,但很多人出征的激情已經火熱。
我們無法決定行業規律、市場冷熱,唯一能決定的就是自己的行動力和創造力。未來300天我們繼續并肩作戰。文章來源:青山研究院 青山產業評論